朱雀三号贮箱,即运载火箭装推进剂和氧化剂的储罐,其结构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材料,发射成本相较一次性使用火箭可降低80%—90%。
记者丨金朝力 冉黎黎
前行之路素来不缺孤勇者。2015年,蓝箭航天的创始人兼CEOO张昌武因为一个“不能踩着前人的脚印把老路再走一遍”的念头,一手将蓝箭航天创立起来。从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,到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搭载有效载荷并成功入轨,航天商业化这条路他一走就是近十年。
不是没有范本,无论是SpaceXX猎鹰9还是重型猎鹰火箭,都已经验证了航天商业化的可行性,其核心就是降成本。如今,张昌武和他实验室里的工程师正在与时间竞速,2025年他们要在“走出实验室的故事”里写下新篇章——朱雀三号实现首飞。
视线不断落在可重复使用
“不能踩着前人的脚印把老路再走一遍,要站在巨人的肩膀迈向高远。”2015年,张昌武带着这样一个信念,开启了他的寻梦之旅。
在近十年的发展中,蓝箭航天的视线不断落在可重复使用火箭上。开端总是艰难的,历经八年时间,2023年7月,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。但有了第一步,后面的路就好走多了。2023年12月,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又搭载有效载荷并成功入轨。